材院资讯
必赢线路官网博士生吴凯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宝钢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宝钢人才开发院举行,来自国内107所高校及中科院18个研究所的946名学生和266名教师,摘得了本年度宝钢教育奖的殊荣。我校材料学院强文江老师和07级博士生吴凯分别荣获本年度教育奖的优秀教师奖和优秀学生特等奖。
宝钢教育基金是面向全国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基金。其中的优秀学生特等奖是从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中筛选共51名学生,。评选工作由宝钢基金委77名评委老师担任。本年度的评审投票前三名的学生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南京大学,吴凯老师以68票的成绩摘得第二名的桂冠,这充分说明了评审老师对吴凯研究工作的高度肯定。
吴凯,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材料学专业07级博士生,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优秀三好研究生,2010年被评为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获得第12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优秀墙报论文奖、2011材料研讨会高温合金分会优秀墙报论文一等奖。目前已在MSEA, Materials&Design,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Vacuum和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材料学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6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6篇,EI检索20篇,SCI检索11篇。在科研学习上吴凯一直力求上进,读博期间,他的博士课题为双性能涡轮盘用粉末高温合金的优化设计及基础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在刘国权老师的指导下,由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牵头的国家武器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已顺利结题,并得到才鸿年院士为首的专家组一致认可与好评。此外,吴凯还开展了奥氏体和马氏体不锈钢的深层离子渗氮研究,开创性地提出稀土催渗循环离子渗氮工艺和循环离子氮氧共渗工艺,将中石化某石油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倍,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获得专家和厂家的好评。同时,他还作为国际材料学知名期刊MSE A,MSE B和Materials&Design等杂志的审稿人。在2011年8月参加中国每四年一届的第12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被学术委员会选定在新型高温合金分会上作报告,是36个学术报告中唯一的一个高校研究生报告人,所作学术报告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另所制作的墙报被评为本届高温合金年会的优秀墙报论文(全国十个获奖者之一),所获奖杯和奖状由“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先生的题词。
在学术方面,吴凯坚持他自己的三个原则。“第一,在研究材料学问题时,要积极主动,要扩宽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提升综合能力。第二,要细心大胆进行实验,勇于创新。第三,在对实验进行研究时要善于总结,反复论证,力求严谨”吴凯向记者介绍道。他强调,学习要注重三个途径。第一途径是课本,第二途径是老师,第三途径是团队。而我们往往过于重视第一途径而忽视第三途径。他说,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懂得“专”和“宽”。“专”是踏实,虚心地钻研自己的学科;“宽”是放宽视野,向他人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尝试应用在自己所进行的科研上。“崇实去浮,厚积薄发”这八个字是吴凯的人生格言。也正是他一直坚持的平实、积累,换来了今天他在学术上的遍地开花。
吴凯从三个方面对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作了总结,并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做好时间管理:吴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忙碌的生活:“每天过的像机器人一样,时间很固定,每天过的也很有规律”。每天7点起床,12吃午餐,晚上10点30才回寝室。这样每天比早上8点起床11点吃饭、下午2点去实验室5点去吃饭要多挤出6个小时。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一天的学习时间接近于别人的两天,学到的自然会更多。
(2)学术之路:要有“厚积薄发”的心态,能静得下来;要有“崇实去浮”的理念。在学术的道路上既要经得住外面的诱惑,还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作为一名材料学子,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材料学问题;第二阶段是细心、大胆地去尝试材料学实验;第三阶段是科学、严谨地去总结材料学发现。
(3)文献的阅读:研究生下来,基本上会读上6000多篇文献中,但这其中至少要精读2000篇,这样对于你的科研,可以提供方向和思路,也就是知道了干什么和如何干,知道以后科研工作的基本构架,为以后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文献要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刚开始时,阅读中文文献以了解自己研究的领域,熟悉当前的发展趋势。当需要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时,就需要看英文文献,要多看原著期刊,并做深入的分析研究,一篇论文有时花一个星期都不为过,直到读懂,理解和吸收为止。
虽然获得了宝钢教育奖,但是吴凯前进的步伐却不会就此终止。他表示会将这项荣誉看成是对自己的一个激励,朝着更远的目标继续迈进。
由左至右分别为获得宝钢教育奖的强文江老师、吴凯、学生工作部部长何进老师